高标准起步 全域化布局稳步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19-01-25
浏览次数: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厅精心指导下, 我市坚持对标先进、城乡统筹、全域布局、均衡发展,以承担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为契机,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城乡全覆盖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一、坚持“三高”,夯实养老服务根基
始终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盘锦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盘锦市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工作实施方案》、《盘锦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性文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养老服务发展制度设计,挂图作战。二是加强设施建设。按照“全域布局、点面结合、整体覆盖、错位发展”原则,以乡镇街道为核心,辐射村社区,因地制宜加强养老设施建设,仅2018年就安排了5个县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体、14个街道级日间照料中心、10个乡镇级互助幸福院建设项目,建设了105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全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367个,拥有公办养老机构20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三是培育养老产业。积极引进北京普天、山东青鸟、沈阳万家宜康等知名企业开展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运营,通过市场手段科学布局,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产业,不断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二、创新突破,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紧紧抓住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重大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一是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在4个县区选择了10家城乡社区先行先试,探索养老设施运营经验,成功总结提炼出了三种模式,分别是由社会组织运营城市社区养老设施的公建民营模式、由村委会委托老年协会运营农村养老设施的群众自治组织管理模式和由油田附属企业运营油田社区养老设施的民建民营模式。其中在群众自治组织管理运营农村互助幸福院方面,探索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群众满意、政府轻松”的崭新路径。二是建章立制,破解难题。建立了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了农村空巢、独居、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在互助幸福院属地村,由村委会安排责任人每月巡访1次,建立台账,跟踪监测。通过政策文件明确了新建小区的养老设施配套责任,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联合发力,对开发商施加硬约束,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面积。三是多措并举,培育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培训学校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补贴,并着力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逐步实现“专业培训、持续上岗”。探索开展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护理员评级,评选出星级养老设施和养老护理员,评级结果与奖补政策挂钩。
三、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养老服务的“木桶容量”。一是居家与机构融合。立足解决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全市50%的公办养老机构已经向居家和社区延伸服务,充分发挥专业资源最大效应。立足老人离家不愿离开社区的实际,大力发展嵌入式的小型养老院,重点在兴隆台和双台子两个主城区,打造5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内含县区级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医疗设施,实现融合发展。二是医疗与养老融合。全市100%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方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和服务,30%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已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健康教育、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居家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三是线上与线下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实践创新,在原有的智慧养老App基础上,通过招商方式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服务中心,由市民政局提供用房,运营商投资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和服务人员,运营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开通12349服务热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供“7×24”全天候服务。在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中,我市在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建立了信息科,支撑信息化的同时,监管平台运行,使智慧养老在运营体制上有了根本保障。
尽管我市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摸索了一些路子、积累了一点经验,但是推进养老服务发展永远在路上,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养老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