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转作风 办实事 提高民政工作管理服务水平 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再突破

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在全系统广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专题大讨论。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委关于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聚焦市委关于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深化改革的具体安排,采取集中讨论、经验交流、典型选树等方式,解决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开展“走进困难家庭,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为牵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以最快捷的行动,解决好民政服务对象的各类问题,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再突破。

 一、走进困难家庭,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社会救助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主业,是民生保障的底线。市民政局在全系统组织开展“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建设救助主动发现机制,采取领导带头“找人”、基层覆盖“找人”、全域排查“找人”、看听问查“找人”等方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持续组织力量走访排查,让主动服务成为常态。重点摸排全市未纳入低保救助保障范围的相对困难家庭,将有重大疾病患者、重度残疾人、未成年人、75岁以上老年人、非义务教育学生等人群的家庭及时纳入救助范围。聚焦困难群众,主动排查发现,主动研究解决,不走过场、务求实效,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忧解难,用最快捷的行动,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各类问题。截至7月底,全市走访排查各类未纳入低保的家庭7353户,已纳入低保或正在履行核查程序412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目标。

    二、完善低保核对机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低保审批的前提条件。在核对工作中,市民政局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线上核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核对系统新增了高校学籍、中职在校、婚姻登记、涉外婚姻、住房公积金等5类27项信息的线上实时核查。将原有不动产、工商登记、残疾人证、殡葬、人社、车辆信息的人工协同核查方式转化为系统线上实时核查和系统前置交换核查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核对时限由省民政厅规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10天。困难家庭申请办理低保审批,从受理到确认的时限由省民政厅规定的60天缩短到30天。同时,市民政局开展了跨地区异地核查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异地核查难的问题,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共开展跨省核查80人次,跨市核查252人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依托大数据技术,全面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汇集与共享,全面提升了核对流程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降低工作误差,让救助对象认定工作更加精准,为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工作提效减负。
    三、开展“互联网+养老”,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养老难成了百姓心头事。为了破解养老服务难题,市民政局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组建了智慧养老信息服务中心,打造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通了6512349民政养老服务热线,推出了社区居家“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整合各类养老资源,将机构服务、社区服务向居家养老服务延伸。当老人有需求时,通过拨打12349养老服务热线或者使用手机登录智慧养老APP,就可以选择10大类200余小项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项目。服务平台按照老人的预约需求指派签约服务商和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垂直化管理、机构水平化运营、涉老资源社会化参与的三维管理模式,并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有效融合,形成了1个市级平台、4个县区级服务站和N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三级养老服务网的互联互通。截至7月底,服务平台整合老人信息22.4万人、服务商460家、养老机构54家、养老综合体12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44家、农村互助院285家,累计为老年会员提供优质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600余次。“互联网+养老”让养老服务更加智能高效,让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四、社会组织审批“一网通办”,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市民政局持续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现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一网通办”,降低了准入门槛,简化了办理流程。原来社会组织登记审批需要60个工作日,现在只要4个工作日。如果资料提交齐全,只需要来领取社会组织法人证书,实现“最多跑一次”。如果办事人员想邮寄送达的,可以实现“零跑动”。开通“辽事通”办事平台后,社会组织实现网上登记、网上年检、网上查询、网上监管,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办事群众通过网上了解办理业务需要的材料和标准,网上提交材料,网上审批办结,简化了办事流程,同时,对于来窗口办事的群众,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次数”等方式,压缩审批时限,将法定时限压缩至少50%,受到了社会组织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五、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让新人不再为爱奔波为了让新人们顺利、欢喜拿证,不再为爱奔波,今年4月份以来,市民政局先后两次调整婚姻登记政策。第一次是4月21日,调整后,我市实现了盘锦户籍居民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将过去只能到双方当事人户籍所在区县婚姻登记机关办理,调整为可以选择盘锦市任一区县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第二次是6月1日,调整后,我市的婚姻登记实现了“跨省通办”,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以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或者自行选择在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婚姻登记,“扯证”不再劳神奔波,家门口即可办理。截止7月底,我市已办理7例跨省结(离)婚登记。

    六、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补贴办理不出市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此前,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只能在户籍地办理,残疾人身体不便,却需在常住地和户籍地之间往返跑办。实现“跨省通办”后,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不受申请人户籍地限制。不仅我市户籍的残疾人,其他城市户籍的残疾人也可以向我市任何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受理窗口,提出申请办理“两项补贴”。“跨省通办”真正实现了所有在盘残疾人补贴不出市办理。截止7月底,全市享受生活补贴的残疾人5778人,发放生活补贴资金274.69万元;享受护理补贴的残疾人10564人,发放护理补贴资金423.33万元。七、清明节“九项便民举措”,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尚清明节期间,市民政局实施了“九项便民举措”,一是为市民提供免费海葬服务办理;二是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三是建立殡仪馆馆长、公墓主任每日接访制度,认真倾听群众诉求,随时解决疑难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四是实行24小时存取骨灰预约业务,满足群众办理亲人安葬需求;五是增加便民祭扫专线服务,对前往市鹤栖园公墓祭扫的群众提供免费接送车辆;六是公开服务程序和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推行一站式引导服务;七是为丧户提供24小时预约火化服务,全天候、全项目接待火化业务;八是加大惠民殡葬政策宣传力度;九是在市区内设立鹤栖园公墓服务接待站,方便市民咨询、购买墓穴相关事宜。这些举措方便了市民祭奠,倡导了文明殡葬新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下一步,市民政局持续发挥“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专题大讨论成果,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认真落实民政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民政领域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努力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盘锦市民政局党史学习教育
下一篇: 市民政系统党史运动会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