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 护“未”成长 ——记我市关爱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工作品牌项目
- 发布日期:2024-06-20
- 浏览次数:617
刚刚过去的这个“六一”儿童节,对于12岁的小学生未未(化名)来说,特别有意义,这天他和另外10名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在“妈妈”的陪伴下,参观了市高中、辽河美术馆、市救助管理站未保中心等地。其间,大家一起交流、游戏、聚餐、听心理讲座。孩子们活泼可爱,看不出来他们和其他孩子有何不同。
11位“妈妈”,都不是孩子们的亲妈,但胜似亲妈。这11个孩子,是“监护缺失”儿童,他们大多来自低保或特殊救助家庭,他们的童年因为各种原因,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守护。我市从2022年开始,设立关爱监护缺失未成年人项目,市民政局引进市心理卫生协会,在市救助管理站指导下,到目前已对像未未这样的共42名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关爱”。两年多来,这些缺少了父爱、母爱的孩子们,以项目为依托,在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下健康成长。
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因缺少父母的关爱,长期处于隔代抚养或亲属代养的生活环境中,存在各种不同状态的心理问题。未未就是其中一例,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带妹妹改嫁,他长期与奶奶同住。缺少父母之爱的未未,内心压抑,胆怯,怕生,情绪不稳定。
从2022年4月29日起,市关爱监护缺失未成年人项目组,开始介入对未未的心理关爱,由市心理卫生协会兼职心理咨询师王欢欢负责,其他多位心理咨询师进行配合。咨询师充当有效客体,做好陪伴、倾听、理解、共情,同时补给孩子心理营养。通过玩耍的方式,投其所好增进双方关系。建立好关系后,引导孩子叙事的同时,发泄情绪、释放压力。充分寻找孩子的愉悦点,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赋能、激发孩子内驱力,增强未未的自愈能力。同时,引导未未多打球,鼓励他多跟男性接触,增加男性力量,增强沟通能力。
据王欢欢介绍,在关爱未未的两年多来,项目组共为其提供面谈11次,电话访谈14次,节日团体活动3次,评估量表10个,行为训练8次,心理绘画分析2次,卡牌心理分析2次。经过项目组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未的性格变得开朗了,也敢于与人交往了,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活动中,他主动帮助“妈妈”们组织小朋友一起玩耍,参与讨论。
项目组在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心理关爱的同时,注重孩子家庭、学校等氛围的影响。及时与孩子的家庭成员、学校老师进行交流沟通,特别是对孩子的监护人,给与共情的同时,普及科学陪伴孩子的知识。指导监护人多理解支持孩子,及时给予关爱,补给孩子心理营养。
据了解,我市自2022年启动关爱监护缺失未成年人项目以来,共对全市42名监护缺失儿童进行了心理援助。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访谈、心理测量、社会功能训练、沙盘游戏、绘画治疗、卡牌分析、意念、冥想等方法,评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共入户走访398次,建档85人次,心理评估352次,电话服务748次,心理访谈咨询服务398次,社会功能训练68次,沙盘、绘画治疗35次,团体辅导和大型活动4次,心理健康讲座3次,经过多次灵活多样的心理服务工作,达到了很好的心理援助效果。
“像未未一样,更多的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逐渐摆脱家庭阴霾的影响,正在‘雨露’滋养下,健康成长。”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幸福的人,会用童年治愈一生。儿童在成长中总是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帮助他们在童年时期拥有健康的心理,让其受益一生,是我市关爱监护缺失未成年人项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市将给监护缺失未成年人创造更多被关爱、友善、民主、和谐的氛围,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呵护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