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img.png

top_img.png

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关于打好“素玲养老 ”品牌 助力盘锦康养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39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26 浏览次数:169

市政协提案委:

《关于打好“素玲养老”品牌 助力盘锦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对民政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现就提案答复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现状

市下辖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大洼区共21个镇、27个街道,285个村、256个社区。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8.5万,60岁以上老人34.5万,占比26.8%。全市现有养老机构76家,其中县区级以上公办福利机构5家,农村敬老院9家,民办养老机构62家,机构养老床位5100余张。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争取,先后获得全国第二批、全省三个批次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康复辅具产业创新试点,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兴隆台区养老院建设项目,不断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城乡养老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共建设了541个城乡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256个社区、285个村全覆盖。对全市14家公办养老机构进行了维修改造和消防改造。

二是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我们抓住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改革契机,统筹使用闲置房产资源发展养老产业,引导盘锦辽河养老公司、辽河智慧城市集团、宝石花医疗集团等国有企业,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运营,胜利社区医养中心、永祥社区医养中心、兴工社区医养中心等街道层面养老服务综合体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离家不离社区、养老就近就便”的现实需求。推广双台子区玖福团膳中央厨房开办社区便民食堂的经验,积极推进老年助餐网络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社区等政府闲置房产进行改造,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用于房屋水电气暖、门窗消防等室内装修改造,以及购置厨房操作设备、就餐桌椅等。目前,全市共有14家社区便民食堂开业运营,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困难人员等低收入老年人实行分类优惠。

三是坚持开展“五社联动”为老服务。市民政局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力量开展“五社联动”公益创投项目,以文化、体育、音乐、舞蹈、手工、矛盾调解、精神慰藉等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为老服务活动。通过“五社联动”机制,培育20余家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300余家“草根型”社区社会组织,链接公益社会组织、爱心医院、工商企业等共同参与,组织开展“雪中送炭守护夕阳”“为老服务大集”等活动。

四是大力营造敬老爱老浓厚氛围。每年重阳节前夕,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和一些公益慈善社会组织,联合开展走访慰问百岁老人活动,为百岁老人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和“寿”字书法作品等,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美德。建立“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民情日记”作用,发现老年人需求及时记录、妥善解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清、需求清,确保托底线、救急难。注重激励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热,市民政局连续五年开展“城乡社区最美银发管家”评选活动每年选出10名积极参与社区党建活动、协助参与社区治安防控、引导居民正确表达利益诉求、热心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的优秀“社区管家”,较好地实现了社区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打造“于素玲”品牌,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开展向于素玲学习活动。于素玲同志是我市养老服务领域的标杆和旗帜,也是全国养老领域的优秀典型,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最美女性”和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是辽宁省养老领域唯一获奖者。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于素玲同志坚持做老人的贴心人、做家属的放心人我们将于素玲养老服务“两心”工作法推广到全市各养老机构,积极开展向于素玲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榜样力量、努力提高全市养老服务质量

二是激发养老机构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按照建、管、用相结合的原则,对养老机构实施分级建设、分层管理、分类分项开展服务。双台子区在全省率先进行改革,依托区社会福利院成立国企辽河养老公司,实行“管办分离”,激发了市场活力,使机构运转更加灵活高效。双台子区辽河康养中心已正式开业,由辽河养老公司负责运营。辽河康养中心占地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建设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是辽宁地区单体面积最大、功能齐全、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集养老、康复、医疗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入住养员200余人。

三是积极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双台子区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为契机,打造集康养产品展示与交易、康养项目运营、康养孵化平台于一体的康养特色产业街区—辽河康养辅具文化街区,采取“园区+街区+社区”的模式,实现园区研发生产、街区交易展示、社区体验服务。目前,街区已经高标准建成并入驻企业20余家,展示、交易辅助器具覆盖50余个品牌1000余种产品。

(三)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一是强化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强化了养老护理课程的教学力度,与盘锦市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派送实习生到福利院实习。2019年2021年,市民政局组织培训3000名养老护理员,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

二是针对养老专业人才制定奖励措施。落实中高职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入职养老机构奖补政策,本科及以上最高不超过6万元,全日制专科高职毕业生最高不超过5万元,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同级技工学校毕业生最高不超过4万元。针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能力不强、职业认同偏低等实际,通过强化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激励措施,全方位提高职业素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多元化供给模式尚未形成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活动用房“一室多用”,多数社区养老用房面积不够用,同时存在少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常年闲置,或利用率偏低,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服务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服务水平需提升。养老服务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可度小,从业人员多为农村城务工人员和中年以上再就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人才“招不进、留不住”,队伍不稳定。

3.养老事业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活力未充分释放。我市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老年人有关的机构、设施、产业始终没有跟上整个群体的扩大速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还未全面建成。养老服务周边产品的整体供给仍然不足,同时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老人的消费意愿整体不高,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培育发展“素玲养老”品牌。大力宣传于素玲先进事迹,健全“1+N+X”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素玲养老”品牌塑造,加大辽河康养中心推介力度根据“老年人养老、中青年人养生保健、疾病人群医疗康复、省市外部人群旅居等不同群体需求,以养老产业示范区为中心,布局全市康养组织网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康养产业

二是探索建立标准化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总结提炼“素玲养老”经验,形成完整配套的标准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科学制定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方案,深入扎实抓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

三是加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支持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与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拓宽院校培养与机构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路径,鼓励“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训更多实用型专业人才

四是积极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三级网络。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县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职责,具备服务示范、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应急救援、供需对接、资源调度等功能,加强县(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对村(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建设街道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道)层面服务全覆盖,发挥兜底保障、全托日托、居家上门、服务转介、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功能。建设社区和村级养老服务站点,对留守、高龄、失能、重残等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代买代办、探访关爱探视、老年助餐、寻医送药等多层次多样化可持续服务。

再次感谢民政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我们将继续在养老服务工作上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努力满足全市老年群体多样化服务需求,全面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

联系人:李君

联系电话:17742728555

               盘锦市民政局

               2024年8月21日

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关于打好“素玲养老 ”品牌 助力盘锦康养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39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26 浏览次数:169

 

市政协提案委:

《关于打好“素玲养老”品牌 助力盘锦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对民政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现就提案答复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现状

市下辖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大洼区共21个镇、27个街道,285个村、256个社区。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8.5万,60岁以上老人34.5万,占比26.8%。全市现有养老机构76家,其中县区级以上公办福利机构5家,农村敬老院9家,民办养老机构62家,机构养老床位5100余张。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争取,先后获得全国第二批、全省三个批次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康复辅具产业创新试点,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兴隆台区养老院建设项目,不断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城乡养老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共建设了541个城乡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256个社区、285个村全覆盖。对全市14家公办养老机构进行了维修改造和消防改造。

二是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我们抓住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改革契机,统筹使用闲置房产资源发展养老产业,引导盘锦辽河养老公司、辽河智慧城市集团、宝石花医疗集团等国有企业,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运营,胜利社区医养中心、永祥社区医养中心、兴工社区医养中心等街道层面养老服务综合体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离家不离社区、养老就近就便”的现实需求。推广双台子区玖福团膳中央厨房开办社区便民食堂的经验,积极推进老年助餐网络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社区等政府闲置房产进行改造,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用于房屋水电气暖、门窗消防等室内装修改造,以及购置厨房操作设备、就餐桌椅等。目前,全市共有14家社区便民食堂开业运营,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困难人员等低收入老年人实行分类优惠。

三是坚持开展“五社联动”为老服务。市民政局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力量开展“五社联动”公益创投项目,以文化、体育、音乐、舞蹈、手工、矛盾调解、精神慰藉等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为老服务活动。通过“五社联动”机制,培育20余家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300余家“草根型”社区社会组织,链接公益社会组织、爱心医院、工商企业等共同参与,组织开展“雪中送炭守护夕阳”“为老服务大集”等活动。

四是大力营造敬老爱老浓厚氛围。每年重阳节前夕,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和一些公益慈善社会组织,联合开展走访慰问百岁老人活动,为百岁老人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和“寿”字书法作品等,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美德。建立“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民情日记”作用,发现老年人需求及时记录、妥善解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清、需求清,确保托底线、救急难。注重激励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热,市民政局连续五年开展“城乡社区最美银发管家”评选活动每年选出10名积极参与社区党建活动、协助参与社区治安防控、引导居民正确表达利益诉求、热心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的优秀“社区管家”,较好地实现了社区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打造“于素玲”品牌,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开展向于素玲学习活动。于素玲同志是我市养老服务领域的标杆和旗帜,也是全国养老领域的优秀典型,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最美女性”和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是辽宁省养老领域唯一获奖者。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于素玲同志坚持做老人的贴心人、做家属的放心人我们将于素玲养老服务“两心”工作法推广到全市各养老机构,积极开展向于素玲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榜样力量、努力提高全市养老服务质量

二是激发养老机构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按照建、管、用相结合的原则,对养老机构实施分级建设、分层管理、分类分项开展服务。双台子区在全省率先进行改革,依托区社会福利院成立国企辽河养老公司,实行“管办分离”,激发了市场活力,使机构运转更加灵活高效。双台子区辽河康养中心已正式开业,由辽河养老公司负责运营。辽河康养中心占地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建设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是辽宁地区单体面积最大、功能齐全、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集养老、康复、医疗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入住养员200余人。

三是积极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双台子区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为契机,打造集康养产品展示与交易、康养项目运营、康养孵化平台于一体的康养特色产业街区—辽河康养辅具文化街区,采取“园区+街区+社区”的模式,实现园区研发生产、街区交易展示、社区体验服务。目前,街区已经高标准建成并入驻企业20余家,展示、交易辅助器具覆盖50余个品牌1000余种产品。

(三)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一是强化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强化了养老护理课程的教学力度,与盘锦市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派送实习生到福利院实习。2019年2021年,市民政局组织培训3000名养老护理员,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

二是针对养老专业人才制定奖励措施。落实中高职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入职养老机构奖补政策,本科及以上最高不超过6万元,全日制专科高职毕业生最高不超过5万元,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同级技工学校毕业生最高不超过4万元。针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能力不强、职业认同偏低等实际,通过强化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激励措施,全方位提高职业素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多元化供给模式尚未形成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活动用房“一室多用”,多数社区养老用房面积不够用,同时存在少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常年闲置,或利用率偏低,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服务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服务水平需提升。养老服务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可度小,从业人员多为农村城务工人员和中年以上再就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人才“招不进、留不住”,队伍不稳定。

3.养老事业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活力未充分释放。我市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老年人有关的机构、设施、产业始终没有跟上整个群体的扩大速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还未全面建成。养老服务周边产品的整体供给仍然不足,同时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老人的消费意愿整体不高,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培育发展“素玲养老”品牌。大力宣传于素玲先进事迹,健全“1+N+X”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素玲养老”品牌塑造,加大辽河康养中心推介力度根据“老年人养老、中青年人养生保健、疾病人群医疗康复、省市外部人群旅居等不同群体需求,以养老产业示范区为中心,布局全市康养组织网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康养产业

二是探索建立标准化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总结提炼“素玲养老”经验,形成完整配套的标准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科学制定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方案,深入扎实抓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

三是加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支持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与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拓宽院校培养与机构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路径,鼓励“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训更多实用型专业人才

四是积极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三级网络。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县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职责,具备服务示范、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应急救援、供需对接、资源调度等功能,加强县(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对村(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建设街道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道)层面服务全覆盖,发挥兜底保障、全托日托、居家上门、服务转介、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功能。建设社区和村级养老服务站点,对留守、高龄、失能、重残等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代买代办、探访关爱探视、老年助餐、寻医送药等多层次多样化可持续服务。

再次感谢民政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我们将继续在养老服务工作上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努力满足全市老年群体多样化服务需求,全面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

联系人:李君

联系电话:17742728555

               盘锦市民政局

               2024年8月21日